謝文祥(1433—?),字元吉,號楓林,耒陽人。明成化二年(1466)中進士,授翰林庶吉士(明、清兩朝時翰林院內的短期職位為皇帝近臣)。謝文祥秉性嚴正剛直,崇尚氣節(jié),屢次上書言政,后被改授監(jiān)察御史之職。因與性格剛直的朝廷官員羅倫、莊昶關系親近,被世人盛贊為“三剛”。
謝文祥:嚴正剛直,代代相傳 謝氏家譜里記載,其先祖自宋代晚期由江西南昌遷入該地建宅立村,聚族而居。曾祖父謝仲和,祖父謝永昌,父親謝必賢。謝必賢為官不求發(fā)財,清正廉潔聞名于朝廷上下。在謝必賢的教導熏陶下,兩個兒子謝文祥、謝文善都舉于鄉(xiāng),謝文祥更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。 成化二年(1466年),謝文祥由進士授翰林庶吉士,任刑科給事中。明代的刑科給事中主要是輔助皇帝處理政務,并監(jiān)察六部,糾彈官吏。謝文祥秉性嚴正剛直,崇尚氣節(jié),屢次上書言政,很快升為陜西道監(jiān)察御史。謝文祥擔任監(jiān)察御史時,謹記父親教導,持身中正,不趨炎附勢,盡心為君分憂、為國效力,遇到不正確、不合理的事情都會奮不顧身地站出來,在任期間曾彈劾不少官員,也得罪了不少人。當時,他和羅倫、莊昶三人,“性皆骨鯁”,這三位“硬骨頭”的朝廷官員,世號“三剛”。 謝文祥家教嚴格,對后代要求很高。謝文祥長子謝咨是成化二十二年(1486)進士,官至重慶司馬。三子謝訥,字尚敏,號一齊,弘治十八年(1505)考中進士,開始授戶科給事中,奉旨調查兩廣糧食儲備,執(zhí)法公允,不開后門。后升至刑部都給事中。當時正逢劉瑾專權。劉瑾乃明朝正德年間宦官,本姓談,六歲時被太監(jiān)劉順收養(yǎng),改姓劉,入宮當了宦官,弘治年間犯罪被赦免后侍奉朱厚照,以進獻飛禽走獸來博取明武宗的歡心,得以數次升遷,官拜司禮監(jiān)掌印太監(jiān)。劉瑾把持朝政時,黨羽遍天下,排除異己殆盡,賄賂公行,征斂苛暴,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,滿朝文武敢怒不敢言,只有謝訥時刻銘記父親謝文祥持身中正、為國除惡的教誨,毅然第一個上《請誅劉瑾疏》,揭發(fā)劉瑾的罪行。除了《請誅劉瑾疏》,謝訥諫章甚多,比較重要的還有《自劾不職乞除奸黨疏》《請設兵憲疏》等,為國進言,殫精竭慮。 漢代以來,以直言進諫、忠心事主聞名于世的耒陽籍官員,最早有西漢的谷永,其后有唐代的谷那律,再就是謝文祥,而謝文祥剛直的氣節(jié)和不怕死的秉性影響了他的兒子謝訥,以及與謝訥同輩的胡文璧。多年后,當胡文璧也成為一名監(jiān)察御史時,胡文璧請求謝文祥父子與他一起在耒陽古城修建了一座“澄清坊”,以寄托他們的“澄清天下之志”。